“智慧”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体现为:
更透彻的感知:利用任何可随时随地感知、测量、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、系统或流程,快速获取教师、学生在产、学、研活动中的基本信息并进行分析,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。
更全面的互联互通:通过互联网、3G等网络通信技术,对分散储存的数据进行交互和共享,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,从学校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。
更深入的智能化: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,以获取更加新颖、系统、全面的洞察力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。
“智慧校园”与 “数字校园”的区别:
与“数字化校园”相比,“智慧校园”更加:
强调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和谐共建
强调基本信息资源变化过程的快速捕获
强调更多样化、多渠道的通信手段
强调对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分析
强调对目标用户个性化的识别
强调更及时、主动的消息推送与获取
智慧校园的整体规划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、各个层次、各种参与力量、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,理解和分析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关系,从全局的视角出发,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、全面的设计,确定信息化建设目标,选择和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战略战术,并提出体制和业务的改进建议,从而尽量规避规划的缺陷和不足,从根本上减少风险。
智慧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、网络技术、通信技术、传感技术对学校与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和生活服务、物联网一卡通运用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,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、互联与集成,基于深度的数据挖掘与分析,为学校工作提供全面的、有效的、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过程支撑